close








華人IT精英 美國職場沉浮25年




 



【大紀元記者李健美國聖地亞哥報道】一路順風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,大多數移民都有一部辛酸史。2010年9月的一個下午,現居聖地亞哥的梁雪峰先生和本報記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,尤其是二十幾年的美國職場經歷。 

1986年從中國大陸來到美國的梁雪峰,經過二十五年的打拼,在美國職場和社會都立定了腳跟。如今他在美國IT界頂尖公司任資深工程師。生活方面,他婚姻美滿,寬居美宅,有一雙可愛的兒女,贏得了很多人的艷羨。

  為了贏得現在的生活,他也經過了一段艱苦的拚搏。梁先生從童年講起,把自己來美國之後的調適過程,觀念上的轉變,和碩士畢業後在職場上的成功和失敗,和盤托出。他的經歷和感悟,也許會對同樣在職場上拚搏的你有所幫助。

出身知識家庭 享受精英教育

  梁先生196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份子家庭,父母都是大學老師。他從小就在北京頂尖的小學和中學讀書。十歲左右曾經隨母親到一個邊遠省份生活了幾年,後又回到北京,於1978年大陸恢復高考第二年,考上了眾所仰慕的重點大學——清華大學。

  梁先生母親一家很多親戚都在國外。80年代初,他的母親到美國探親,回國後就產生了讓兒子到美國留學的念頭。1983年從清華畢業以後,梁雪峰被分配到北京郊區通縣的一家研究所工作。

  當時年輕人出國主要有三條路可走:公費留學,自費留學和移民。當時梁先生走的是第三條「移民」的路。1986年初,他拿到赴美簽證,隻身一人踏上了美國的國土。

初到美國受挫折 學會放低身段

  到美國之後,梁先生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北加州的親戚家。由於移民較早,他的親戚全都在美國擁有了令人尊敬的職業,或者在頂尖大學教書,或者在大公司任職。梁先生見到了親人家坐落在郊區的、別墅一樣的豪宅,不但覺得新奇,而且非常感慨。

  那時出國,中國的海關只允許攜帶300美金。梁雪峰懷揣300美金,來到異國它鄉,語言不通,求職無門,心裏的想法是,自己的海外親人一定給解囊相助。可是第一件讓他不理解的事來了:親人拒絕給錢。

  「我小姨不但不給我錢,還不讓我動我媽媽存的錢,我覺得非常不理解。」梁雪峰回憶那時的心情。他的小姨建議,他幫忙給家裏的草坪割草,她們可以付給他工資。梁生平第一次使用割草機,動作十分笨拙,「我用不好割草機,就用手去拔草,結果被小姨訓了一頓。」

  為了謀生,他開始自己找工作。作為清華大學畢業生,那時的他已經精通電腦,自然瞧不起體力勞動。可是初來乍到,不了解美國公司需要甚麼人才,英語又不夠用,遞出的簡歷人家理都不理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加油站的工作,老闆同意給他一個電話面試。他鄭重其事的和親人在家裏練了又練,可是通過電話以後,加油站再也沒有聯繫過他。

  經過了幾次挫折,梁先生得出的第一個教訓是:不管在中國的背景多顯赫,來到美國後,一切從零開始,一定要把身段放低,不要再端著「天之驕子」的架子了。

第一份工在麥當勞 時薪2.75美元

  梁雪峰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在麥當勞,工資是微薄的一小時2.75美元。

  「我 的工作是在廚房,我記得很多時候我都是在一分鐘不停地翻肉餅。」梁先生回憶說。美國的快餐店是流水線作業,工作流程環環相扣,每個環節都不能偷懶放鬆。除了日常的廚房工作,他還負責打烊時收拾剩餘的食物,把第二天要用的食材儲存好。「美國的裝卸工都是扔,重重的大箱子扔到手裏,又增加了很多份量。」這樣一天下來,往往累得腰酸背痛。

  皮肉上的苦還好受一點,精神上的折磨更不容易承受。有的同事欺生,一次一個年輕同事把一塊肉重重地扔到他面前的油鍋裏,濺起的熱油把他胳膊燙傷了一大片。這些,他都默默地忍了下來。

  那個城市的治安不好,一次從加油站出來,梁先生遭到了搶劫。幸運的是,當歹徒得知他身上沒帶多少錢後,悻悻地走了,並沒有對他怎麼樣。

  在麥當勞工作的同時,梁雪峰也到伯克利市的一家學院的成人部上課,為將來求職做準備。

  在麥當勞工作了半年,他又找到一家韓國華僑開的中餐館做服務生,在那裏見到了華人移民的眾生態。中餐館的底薪很低,收入主要靠小費。為了節省開支,老闆不僱很多人,員工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,每到周末和節假日,都忙得不可開交。梁先生說,那時平均兩個星期磨破一雙鞋。

  工作雖然辛苦,他也絲毫不敢放鬆進修。他利用每天早晨8點到10點這段時間,到社區學院學英語,上的課程以口語和寫作為主,一段時間下來,覺得收穫非常大。

  就這樣半工半讀,梁先生考了托福和GRE,做好了升學的準備。

重回學校得碩士 初入職場拿offer

  1987年,經過一輪申請,他拿到了中部一所公立大學的錄取通知,於是結束了餐館打工,又走入了校門。

  「從中學畢業起,學校生活對我就是一種折磨。」梁先生說。「我動手能力強,可是考試能力比較差,這一點和很多中國來的學生不一樣。」美國的大學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,有時為了做一個項目常常通宵達旦。

  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,兩耳不聞窗外事。89年共產黨在天安門廣場開槍,在海外學子中也引起了激烈的反應,大陸來的學生分成派別,激烈爭吵。但這些對一心求學的梁先生都沒有太多影響。

  生活是枯燥的,但比剛來美國的時候好多了。首先,他打工賺了一些錢,這時已經有了一些存款。此外,來美國後,親戚對自己耳提面命,教給他各種生存技能,這時派上了用場。「那時候我真的體會到親戚是對我好,不給我錢,但毫無保留地教給我生存技能。」找房,找資助,找工作,面對那麼多選擇,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不免茫然,可是這時候他已經感到遊刃有餘了。

  很快,碩士就要畢業了,梁先生又開始新一輪求職。他一下子發出去200多份簡歷,可是大多石沉大海,沒有回音。1990年春天,他終於盼來了三個面試的通知。

  第 一家公司在亞利桑那州。他興衝衝地飛過去,對方告訴他,他們找錯了人。他只好在公司參觀了一天,敗興而返。第二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Intel,八個考官一 起面試,陣勢嚇人。第三家是中加州的一個中型公司。梁先生過關斬將,拿下了Intel和加州這家公司的兩個offers。

  「Intel讓我參與的部份技術比較陳舊,這家加州公司創立不久,當時我覺得前景比較好。」於是,梁先生作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選擇。

職場新人意見多 第三次裁員走人

  這家公司200人左右,梁先生是他們僱的第一個中國人。公司老闆是美國人,人很和氣。頂頭上司是印度人,一個工作狂。梁盡量多參加他們的活動,想盡快融入這個新環境,可是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隔膜,總覺得有點力不從心。

  「我那時年輕氣盛,剛到這家公司,甚麼也看不慣,對管理和技術都提了一大堆意見。」梁先生言語間頗有後悔的意思。顯然,他的態度引起了上司的不滿。

  那時很多公司熱衷於開發超級計算機,這家公司也捲入這個熱潮。由於把賭注都押在一個項目上,當這個項目進展不順利時,整個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。很快,公司就開始裁人了。先是從200人裁到150人,緊跟著新一輪裁員。到第三次裁員的時候,他也被告知,要捲鋪蓋走人了。

遷來聖地亞哥 學會進取寬容

  梁先生學的是熱門的電子工程專業,相比而言,找工作不太難。很快,他就在聖地亞哥的一家搞技術研發的小公司謀到了另一個職位。這個公司只有幾十人,甚麼種族的人都有,中國人也不少。他的新上司就是中國人,給了他不少照顧和指點。

  「這個公司有個特點,」梁先生說,「就是忙時特別忙,閒時特別閒。」可是就在他享受清閒時,得到了另外一個大的教訓。

  一天,他正在自己的辦公室看報紙,公司老闆走過來,對他不軟不硬地說:「你可以像這樣工作,但你也可以更努力,不斷升職,成為公司的明星員工。這全看你的態度了。」

  梁雪峰說自己當時被「震驚」了。從中國大陸來到美國,還有中國國企那種「吃大鍋飯」的思維慣性。可是在美國公司,工資、待遇、陞遷都和工作表現掛鉤,不努力工作就想安安穩穩拿這份工資是不可能的。於是,他開始注意自我培訓,同時等待機會。

  機會來了。一位技術很好的公司元老跳槽了,留下的位置無人填補。他敏銳地捕捉到這個機會,迅速鑽研這位同事的技術,很快就肩負起他留下來的擔子。老闆一天把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室,告訴他,給他提高2萬美元的年薪。這是他職業生涯上的一個大飛躍。

  電子領域的技術發展迅速,公司倒閉、兼併、收購的情況非常多。幾年後,這家小公司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購了。有人選擇留下,有人選擇走人。梁雪峰選擇了離開。不過,提起這段工作,他說,自己學到了兩點寶貴的經驗:第一,在公司裏工作要更積極主動——主動學習,主動找事情做,主動找機會;第二,要更加寬容別人,寬容同事、上司和新員工。

就職跨國公司遇挫折

  不到一個月,梁雪峰又在聖地亞哥找到一個工作。這是一家世界馳名的大型企業,規模龐大,員工眾多。這家公司注重人力資源的管理,勞資關係比較好。可是他在這裏的起步並不順利。

  這家公司有一個中國同事,這位同事年紀輕技術好,心氣也很高,總想自己幹出一番事業。可是在公司裏是團隊工作,老闆不可能讓你隨心所慾。不長時間,這位同事壯志未酬,自動離開了。

  梁雪峰和他正好相反,鑽研技術的積極性不高。一天他的印度老闆對他說:「你真讓我失望。」年終評定的時候,梁得到的評語也不怎麼好,獎金拿不到,升級更是遙遙無期。

合夥創立小公司 人事關係擺不平

  事業遇到了挫折,梁雪峰有點躁動不安。恰好他認識的幾個同事和朋友都有類似的苦惱。幾個人在一起一商量,「乾脆自己開個公司算了!」這幾個人都是中國人,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,在電子領域裏都有研發的經驗。幾個人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,很快拉到一筆經費,就幹了起來。

  也許是想做得穩健一些,所有的人都沒有辭去原來的工作,而是利用晚上、周末和節假日做這第二份工。沒想到,研發進行得異常順利,第一個項目很快就做出來了。可是就在第二筆經費快到位的時候,小公司也出了問題。剛剛創業時,大家都埋頭苦幹,沒有太多名利的想法。可是現在公司漸漸成形,有的人動起了心眼,開始爭起頭銜了。

  小公司存在了兩年,技術上雖然有進展,可是人事關係擺不平。為了避免更多的糾葛,幾個人決定關掉公司。這時候,梁雪峰供職的那家大公司也把他參與的項目取消了,他又下崗了。

重回跨國公司 調整心態樂觀進取

  梁雪峰在一家小公司短暫工作一年後,機會又來了。他原來供職的那家跨國公司又有了職缺,他於是又應聘上崗,不過這次換了一個部門。
  經過多年的職場歷練,梁雪峰已經和年輕時的自己不一樣了。他回顧自己走過的路,決定把手頭這份工作穩定地做下去。

  他對自己的要求是:幹甚麼活不挑不揀,主動找事情做。同時也注意不過於有侵略性,以免讓自己的上司有危機感。「我的一個同事一直想成立一個新的部門,他自己當頭兒,」他說,「結果老闆覺得岌岌可危,那個同事最後不得不走人。」

  此時的梁雪峰,已經和初入職場時大大不同了。「我給老闆提意見只提一次,如果不被接納就從此罷手,不再提這件事。」有了這種心態,他和自己的上司相處非常融洽,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愉快和輕鬆。

  在業務方面,他勤於鑽研,善於動腦,在自己的領域內成為公司不可替代的員工。老闆分配的工作,往往能以比同事高幾倍的效率完成。

經濟衰職場苦 平常心更重要

  美國的企業競爭激烈。有人統計過,在所有的公司中,大約十分之一能夠上市;在所有的上市企業中,大約十分之一能夠存活下來。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,很多企業把項目「外包」(outsourcing),即把項目移往勞動成本低的外國或者外地。另外,一些企業減少正式工的比例,增加合同工的比例,以節省人力成本。

  「經濟衰退,對電子行業衝擊比較大。」梁雪峰說,「幹這一行,四到五年換一次工作很正常,但盡量不要跳槽跳得太頻繁,否則老闆覺得你沒長性。另外,一定要建立自己真正的專長。」

要想活得快樂 就不要跟別人比

  在談話快結束時,梁先生把話題從職場轉到了人生。「其實,幹甚麼工作不重要,幹甚麼工作都不要有低人一等的感覺。重要的是活得好,有信仰,擺正家庭和工作的關係。」他在工作之餘,盡量和家人在一起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
  他說:「總是有人比自己更傑出。要是想活得快樂,就不要跟別人比。如果你拚命往上爬,你上去了,就會有人往下跌,所以根本沒必要。」

  梁雪峰說,從中國大陸來到美國,第一個該拋棄的就是鐵飯碗的觀念,一切都要靠自己。在這個過程中,自信最重要。「不要怨天尤人;如果抱怨的同時,不能提出一個解決方案,那還不如不抱怨。」

  「不管做甚麼,都要有一顆平常心。」他最後說道。(文中人物為化名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其實做每個行業都是一樣

中間都是有經過磨過的

希望看到別人的經驗 能警惕自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acemonkey06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